|宇法知識工程網|官網 - 專辦律師司法官補習函授上榜推薦

關 於 我 們

函 授 介 紹

線 上 購 課

最 新 進 度

國 家 考 試

討 論 區

常 見 問 題

學 員 服 務

心 得 分 享

歷 屆 試 題

解答更新•試閱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購物車新推出!提供超取付款與線上刷卡

蝦皮賣場,提供7-11、全家超商及蝦皮店到店取貨付款

刷卡服務,請先聯繫宇法!

宇法官方YouTube頻道

掃描 LINE QRcode,聯繫宇法更方便有效!
跨平台加密影片操作使用說明

考神網

首宇

首宇

最新通過法案、立法歷程

各校研究所歷屆考古題

考題檢索

法規檢索

主管法規、判解函釋、裁判書、簡易案件

跨世紀的現代司法、司法正義新作為

[ 回討論區 ]   [ 我要回覆 ]
討論主題 johnny來,來這篇討論(希望你不要在哭著落跑)。
發表人 拙見  

發表日期

11/13/2011 11:07:04 PM
發表內容 要再戰就再來吧,希望你這次不要再哭哭落跑!


你的擬答:
johnny     在2011/11/6     下午     09:29:25的回覆:
吼,你是要什麼架構啦,就討論警詢以及偵查中的證言,如果沒有依法告知拒絕證言權,有無證據能力?
一、警詢部分:196-1第2項沒有準用186,警察雖沒有告知義務違反之問題,但基於不自證己罪與被告緘默權之保障乃憲法……….
二、檢察官偵查部分:
1.權利保護領域理論
2.權衡理論
3.寫出自己的看法
三、涵攝,下結論(這樣可以了吧)
-----------------------------------------------------------------------------------
我的回應:
若您真的這樣作答,您30分大概是1-2分的分數,您有背到學說、實務爭議,但適用的爭議問題搞錯了(馮京誤馬涼),您所提出的學說、實務爭議,主要用在「國家機關漏未告知基於不自證己罪所生之拒絕證言權,則證人日後,若經起訴,於其案件(證人被起訴的案件)」得否使用此先前陳述。」,但本題不是在問這個,本題的案件是甲的案件,不是乙、丙的案件,您背這兩說上去,應該很有可能30分拿到1-2分。

我的擬答:
一、合法調查否?
丙基於身分之拒絕證言權可概括拒絕證言,乙基於不自證己罪之拒絕證言權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乙的部分未經合法調查。
二、是否具證據能力?
乙、丙的警、檢供述,依傳聞法則判斷。
三、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要同時符合一、二才能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四、結論
(一)乙的證言部分
即便乙的部分符合傳聞例外,但未經合法的對質、詰問,不得作為判決基礎(證據)
(二)丙的證言部分
若丙的警檢陳述符合傳聞例外,得作為判決基礎。

實務見解: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一○○年度台上字第四八六二號


(一)、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條所定一定身分關係之拒絕證
言權,祇須證人於作證時,釋明其與訴訟當事人(被告或自訴人
)具有此等關係,即得概括拒絕證言,不問其證言內容是否涉及
任何私密性,或有無致該當事人受刑事訴追或處罰之虞。同法第
一百八十一條免於自陷入罪之拒絕證言權,則必先有具體問題之
訊問或詰問,始有證人如陳述證言,是否因揭露犯行自陷於罪,
使自己或與其有前述一定身分關係之人受刑事訴追或處罰之危險
,從而證人必須接受訊問或詰問後,針對所問之個別問題,逐一
分別為主張,不得泛以陳述可能致其或一定身分關係之人受刑事
訴追或處罰為由,概括行使拒絕證言權,拒絕回答一切問題。證
人拒絕證言之許可或駁回,依同法第一百八十三條第二項規定,
由審判長、受命法官或檢察官決定。證人於審判中經依法許可拒
絕證言,乃到庭後有正當理由拒絕陳述,應認證人於審判外之陳
述與審判中不符,倘其拒絕證言經駁回者,即有陳述之義務,如
仍不為陳述,即屬到庭後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是以證人於檢察
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得否為證據
,應分別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二、第一百五十九條之
三(第四款)定之。至若審判長不察,許可證人概括行使免於自
陷入罪之拒絕證言權,乃有關調查證據之處分違法,且屬有害於
訴訟之公正,不因未異議而得視為治癒,該證人於審判外調查中
所為之陳述,除符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五,並無上開傳聞例
外規定之適用。本件第一審檢察官舉證人陳麗嫦(上訴人女友曾
淑安之母親)為證,審判長於踐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第
二項、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二項等告知程序後,在證人與上訴人並
不具一定身分關係之情形,竟許可陳麗嫦概括拒絕證言(見第一
審卷第七一、一三九頁反面),其訴訟程序之進行自屬重大違誤
,有害於真實之發現。原審未予糾正,重為調查證據,仍判予維
持,於法難謂無違。(二)、證人於供前或供後具結而就案情有重要
關係事項,故為虛偽陳述,其犯罪固即成立。惟證人是否就案情
有重要關係事項虛偽陳述,係以他罪為斷,而他罪已經起訴者,
該他罪之裁判,自足以供本罪之參考。原判決認定上訴人於原審
另案審理陳麗嫦偽造文書案件作證時,就「陳麗嫦母女是否未經
曾忠塘(陳麗嫦之配偶)之授權,擅自辦理定存解約,並將款項
提領轉存入陳麗嫦台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內」等事項,有如其事
實欄第二項所載虛偽不實陳述之情形,然查陳麗嫦上開刑事案件
,業經本院民國一00年六月十六日以一00年度台上字第三二
八一號判決撤銷,發回原審法院。究竟曾忠塘有無授權陳麗嫦辦
理定存解約事宜,與上訴人前述證言陳述是否虛偽之判斷有關,
為避免判決歧異,則陳麗嫦上揭刑事案件第二次更審判決結果如
何,即有查明之必要。上訴意旨執以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為有
理由,應認關於吳皓嘉部分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17:20 PM的回覆:
回覆                  johnny         在2011/11/6         下午         10:12:20的回覆:
看來,你是要網友公審我的見解?歡迎批評指教。就證人本人之案件,實務及學說見解一致,都是無證據能力。冷靜一點好嗎?害我哭了好久。         


不要再裝可愛了,你那麼堅持你那個明顯錯誤的答案,就在法律上來戰一個你死我活吧!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19:21 PM的回覆:
國龜勿來亂,謝謝。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27:07 PM的回覆:
johnny:
本人認為該判決與考題無關,但是對此判決深深不以為然,提供淺見如下,盼能有良性的討論。
證人於偵查階段(包含警詢和檢察官之訊問)審判外之陳述,於審理前已經客觀存在,然而有無傳聞例外之適用,卻會因承審法官之行為而有適用與否之歧異,道理何在?頗令人難以理解。
蓋證人既概括主張拒絕證言權,就算審判長否准之,該證人仍拒絕回答,依該判決見解有傳聞例外之適用;然而,如果審判長准許,除了159-5外卻反而無傳聞例外之適用,也就是偵查階段已客觀存在之事實,其真實性如何、有無較可信之特別情況以及是否為證明犯罪事實之存否所必要,或究竟是有利或不利於被告等等因素,會因為審判長一個動作的有無(有無拒絕概括證言)而有完全相反的結果,這是什麼道理?這樣就公正嗎?證人如果本來就打算拒絕回答了,怎麼會因審判長之判斷而去影響到傳聞法則之適用?該判決是否將判決違背法令之事由與傳聞法則之適用混為一談了呢?如果這是最高法院之穩定見解,那當事人是否可以用此方法來操縱傳聞例外適用與否,而影響證據能力有無之判斷,如此一來會更公平嗎?
-------------------------------------------------------------------------------------

耐著性子看完你的答辯,我明白告訴你,「你完全不懂實務運作下的刑事訴訟法」,有無構成傳聞例外,那是證據能力有無的問題,有無給予「被告詰問證人的機會」,那是有無經過合法調查的問題。別搞笑了。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36:31 PM的回覆:
如果johnny(或許直接稱呼您:789亦可?)還看不懂,我試著用更直白的說法,審判長允許乙概括拒絕證言,這是錯誤的訴訟指揮,剝奪了被告甲在憲法上所被保障的詰問權,因此,關於證人乙的部分,即是未經合法調查,即便先前陳述符合傳聞例外,仍然不能做為證據(判決的基礎)。
回覆 johnny 在11/13/2011 11:38:12 PM的回覆:
我的回應:
若您真的這樣作答,您30分大概是1-2分的分數,您有背到學說、實務爭議,但適用的爭議問題搞錯了(馮京誤馬涼),您所提出的學說、實務爭議,主要用在「國家機關漏未告知基於不自證己罪所生之拒絕證言權,則證人日後,若經起訴,於其案件(證人被起訴的案件)」得否使用此先前陳述。」,但本題不是在問這個,本題的案件是甲的案件,不是乙、丙的案件,您背這兩說上去,應該很有可能30分拿到1-2分。

我的擬答:
一、合法調查否?
丙基於身分之拒絕證言權可概括拒絕證言,乙基於不自證己罪之拒絕證言權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乙的部分未經合法調查。
二、是否具證據能力?
乙、丙的警、檢供述,依傳聞法則判斷。
三、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要同時符合一、二才能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四、結論
(一)乙的證言部分
即便乙的部分符合傳聞例外,但未經合法的對質、詰問,不得作為判決基礎(證據)
(二)丙的證言部分
若丙的警檢陳述符合傳聞例外,得作為判決基礎。

------------------------------------------------------------------------
對嘛!這才像一個男子漢。好,咱們就來就事論事,一問一答,每個人發問完後,針對問題回答,回答完後才可以再發問,這樣才有意義。
1.你說我提出的爭點,所涉及權利領域保護理論和權衡理論的爭議是用在「國家機關漏未告知基於不自證己罪所生之拒絕證言權,則證人日後,若經起訴,於其案件(證人被起訴的案件)」。我也回應你了,就證人自己為被告之案件中,偵審中違反拒絕證言之告知義務以證人身分所取得之供述證據,實務及學說並無歧異的見解,均認為無證據能力。這一點你有無去求證呢?96台上1043;97台上2956;月旦裁判時報第一期何賴傑老師的文章、王兆鵬老師新刑訴新思維105-107。
2.題目是問「得否為證據?」,你回答的是「得否作為裁判依據?」,是否答非所問呢?
3.乙是甲的配偶、丙是甲的直系血親均符合第180條第1項第1款之親屬關係,請告訴我,為何乙不能概括拒絕證言,而丙可以?乙兼具第180第1項之身分關係和共同被告關係,何以得出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之結論?
回覆 小安 在11/13/2011 11:41:49 PM的回覆:
我的擬答:
一、合法調查否?
丙基於身分之拒絕證言權可概括拒絕證言,乙基於不自證己罪之拒絕證言權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乙的部分未經合法調查。

二、是否具證據能力?
乙、丙的警、檢供述,依傳聞法則判斷。

三、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要同時符合一、二才能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四、結論
(一)乙的證言部分
即便乙的部分符合傳聞例外,但未經合法的對質、詰問,不得作為判決基礎(證據)
-----------------------------------------------------------------------------
1.到底警偵哪部分符傳聞例外,你也沒說。

2.你還少討論了-本題乙在偵查中是以「關係人」地位接

      受檢察官訊問。就此,實務上認係證人地位。那本題題示,乙

      偵查時並未具結,在符傳聞例外前提下,影不影響證據能力?


(二)丙的證言部分
若丙的警檢陳述符合傳聞例外,得作為判決基礎。
------------------------------------------------------------------------

1.丙有受偵訊(咦?)

2.問題是有沒有呀?到底是老師在考你,還是你在考老師?
         要不要叫老師寫完答案寄回給你改分數XD?


第三小題30分
乙警、偵及丙警詢各10分

乙警詢未討論   -10分
乙偵查少討論   -5分
丙警詢答非所問   -10分

本題您獲得5分   

恭喜!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42:34 PM的回覆:
johnny:
2.題目是問「得否為證據?」,你回答的是「得否作為裁判依據?」,是否答非所問呢?
----------------------------------------------------------------------------
你林鈺雄老師的書中毒太深,實務的看法:
「證據,係指使事實達到明暸之原因(憑藉)」=裁判的基礎
(去翻一下林俊益,刑訴概要上,頁360)

我記前前面的論爭就提醒你了,你還是不去翻,可悲。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45:41 PM的回覆:
johnny:
3.乙是甲的配偶、丙是甲的直系血親均符合第180條第1項第1款之親屬關係,請告訴我,為何乙不能概括拒絕證言,而丙可以?乙兼具第180第1項之身分關係和共同被告關係,何以得出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之結論?
---------------------------------------
你連題目都不看,依題目,「乙概括地以恐因陳述致自己受刑事處罰為由,拒絕證言」,乙他要主張的是181的拒絕證言權,不是180的拒絕證言權,連題目都不看,可悲!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48:17 PM的回覆:
johnny:
3.乙是甲的配偶、丙是甲的直系血親均符合第180條第1項第1款之親屬關係,請告訴我,為何乙不能概括拒絕證言,而丙可以?乙兼具第180第1項之身分關係和共同被告關係,何以得出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之結論?
-----------
你連題目都不看,可悲!題目說:「乙概括地以恐因…拒絕證言」,乙他要主張的是181的權利,不是180的權利。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51:32 PM的回覆:
johnny
1.你說我提出的爭點,所涉及權利領域保護理論和權衡理論的爭議是用在「國家機關漏未告知基於不自證己罪所生之拒絕證言權,則證人日後,若經起訴,於其案件(證人被起訴的案件)」。我也回應你了,就證人自己為被告之案件中,偵審中違反拒絕證言之告知義務以證人身分所取得之供述證據,實務及學說並無歧異的見解,均認為無證據能力。這一點你有無去求證呢?96台上1043;97台上2956;月旦裁判時報第一期何賴傑老師的文章、王兆鵬老師新刑訴新思維105-107。
------------------------------------------

我學說比你熟得多,不用貼文章,無益。本案的被告是甲,而不是證人乙、丙的案件,你再扯「就證人自己為被告之案件中,偵審中違反拒絕證言之告知義務以證人身分所取得之供述證據」,可笑。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52:53 PM的回覆:
小安   在2011/11/13   下午   11:41:49的回覆:
我的擬答:
一、合法調查否?
丙基於身分之拒絕證言權可概括拒絕證言,乙基於不自證己罪之拒絕證言權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乙的部分未經合法調查。

二、是否具證據能力?
乙、丙的警、檢供述,依傳聞法則判斷。

三、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要同時符合一、二才能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四、結論
(一)乙的證言部分
即便乙的部分符合傳聞例外,但未經合法的對質、詰問,不得作為判決基礎(證據)
-----------------------------------------------------------------------------
1.到底警偵哪部分符傳聞例外,你也沒說。

2.你還少討論了-本題乙在偵查中是以「關係人」地位接

                  受檢察官訊問。就此,實務上認係證人地位。那本題題示,乙

                  偵查時並未具結,在符傳聞例外前提下,影不影響證據能力?


(二)丙的證言部分
若丙的警檢陳述符合傳聞例外,得作為判決基礎。
------------------------------------------------------------------------

1.丙有受偵訊(咦?)

2.問題是有沒有呀?到底是老師在考你,還是你在考老師?
     要不要叫老師寫完答案寄回給你改分數XD?


第三小題30分
乙警、偵及丙警詢各10分

乙警詢未討論         -10分
乙偵查少討論         -5分
丙警詢答非所問         -10分

本題您獲得5分         

恭喜!
----------------------------

要不要我寫一分完整擬答送你呀,想得美。不過能得到5分好開心哦....。XD



回覆 河童 在11/13/2011 11:54:54 PM的回覆:
可以請教拙見大大
丙警詢陳述是不是依傳聞法則排除證據能力呢??

先謝過
回覆 johnny 在11/13/2011 11:56:13 PM的回覆:
我的擬答:
一、合法調查否?
丙基於身分之拒絕證言權可概括拒絕證言,乙基於不自證己罪之拒絕證言權不得概括拒絕證言,乙的部分未經合法調查。
二、是否具證據能力?
乙、丙的警、檢供述,依傳聞法則判斷。
三、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要同時符合一、二才能作為證據(判決基礎)
四、結論
(一)乙的證言部分
即便乙的部分符合傳聞例外,但未經合法的對質、詰問,不得作為判決基礎(證據)
(二)丙的證言部分
若丙的警檢陳述符合傳聞例外,得作為判決基礎。

--------------------------------------------------------
1.證據=裁判的基礎?你的擬答的二、三、分別是「是否具證據能力?」「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既然兩者相同為何還要如此區分?證據能力和得否作為證據,這兩者有何差別?
2.還有,我和789根本風馬牛不相干,為何要以此相疑,我冒充789又有何意義?
回覆 拙見 在11/13/2011 11:56:27 PM的回覆:
其他人要玩可否自己開別篇,大家來插一句,版面很亂,我要和強尼戰個高下出來,謝謝配合。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的回覆:
johnny:
1.證據=裁判的基礎?你的擬答的二、三、分別是「是否具證據能力?」「得否作為證據(判決基礎)」,既然兩者相同為何還要如此區分?證據能力和得否作為證據,這兩者有何差別?
2.還有,我和789根本風馬牛不相干,為何要以此相疑,我冒充789又有何意義?
--------------------------------------------
X的,我可以收你家教費嗎?^^翻一下刑事訴訟法§155Ⅱ好嗎,要有證據能力(要件1)+經合法調查(要件2),才能做為判斷(裁判)的基礎,裁判的基礎=證據,您真的有學過刑事訴訟法嗎?
回覆 河童 在11/14/2011 12:00:27 AM的回覆:
好吧..
既然拙見兄不會..
我只好來查解答了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08:13 AM的回覆:
你連題目都不看,依題目,「乙概括地以恐因陳述致自己受刑事處罰為由,拒絕證言」,乙他要主張的是181的拒絕證言權,不是180的拒絕證言權,連題目都不看,可悲!
----------------------------------------------------------------------
乙如果恐因陳述受刑事追訴拒絕證言,就能否定它具備180第1項第1款之身份嗎?難道刑事訴訟法第2條是形同虛設嗎?難道乙表示拒絕證言之理由是恐自證己罪,就喪失了第1項第1款之身分,而生失權效嗎?這科是刑訴還是民訴?你這種論證方式,與耍賴何異?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14:29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08:13的回覆:
你連題目都不看,依題目,「乙概括地以恐因陳述致自己受刑事處罰為由,拒絕證言」,乙他要主張的是181的拒絕證言權,不是180的拒絕證言權,連題目都不看,可悲!
----------------------------------------------------------------------
乙如果恐因陳述受刑事追訴拒絕證言,就能否定它具備180第1項第1款之身份嗎?難道刑事訴訟法第2條是形同虛設嗎?難道乙表示拒絕證言之理由是恐自證己罪,就喪失了第1項第1款之身分,而生失權效嗎?這科是刑訴還是民訴?你這種論證方式,與耍賴何異?
-------------------------------------------------------------------------------
你不要鬼扯蛋了,我大膽這樣說,你刑事訴訟的程度非常差,我勸你砍掉重練(忠言逆耳,但希望你接受)
1、拒絕證言權是賦與證人的權利,要行使哪一條,聽任證人決定,證人要主張181,就應該依181的行使要件下去判斷。
2、客觀性義務是保護「被告」,不是證人。不要鬼扯成這樣。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20:09 AM的回覆:
X的,我可以收你家教費嗎?^^翻一下刑事訴訟法§155Ⅱ好嗎,要有證據能力(要件1)+經合法調查(要件2),才能做為判斷(裁判)的基礎,裁判的基礎=證據,您真的有學過刑事訴訟法嗎?
-----------------------------------------------------------------------
要就勇敢的罵出來,不要得內傷了。哇塞!證據能力+合法調查=證據=裁判基礎,敢問這位大師系出何門?那傳聞證據之例外,就拿159-3來說好了,證人無法到庭,無法依嚴格之證明合法調查,那可否作為閣下所稱之「證據」?還是「裁判基礎」?如果不能,那傳聞例外之規定意義何在?如果可以,那證據能力和你所稱之「證據」、「裁判基礎」又有何區別?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27:51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20:09的回覆:
X的,我可以收你家教費嗎?^^翻一下刑事訴訟法§155Ⅱ好嗎,要有證據能力(要件1)+經合法調查(要件2),才能做為判斷(裁判)的基礎,裁判的基礎=證據,您真的有學過刑事訴訟法嗎?
-----------------------------------------------------------------------
要就勇敢的罵出來,不要得內傷了。哇塞!證據能力+合法調查=證據=裁判基礎,敢問這位大師系出何門?那傳聞證據之例外,就拿159-3來說好了,證人無法到庭,無法依嚴格之證明合法調查,那可否作為閣下所稱之「證據」?還是「裁判基礎」?如果不能,那傳聞例外之規定意義何在?如果可以,那證據能力和你所稱之「證據」、「裁判基礎」又有何區別?
-------------------------------------------------------------------------------------

我其實無意罵您,我身邊真的很少像您一樣的人,和你討論,我覺得真的很有趣,而且你就像是打不死的人一樣,非常好玩,若有機會,不如一起組個刑事法讀書會,我身邊念刑事法的人不多,沒有人和我討論。
好,回到你的答辯:
1、證據能力+合法調查=證據=裁判基礎,敢問這位大師系出何門?

這是法條規定,也是多數實務見解看法,哪位大師採?應該除了林鈺雄老師之外,都是採這個體系。XD

2、那傳聞證據之例外,就拿159-3來說好了,證人無法到庭,無法依嚴格之證明合法調查,那可否作為閣下所稱之「證據」?還是「裁判基礎」?如果不能,那傳聞例外之規定意義何在?如果可以,那證據能力和你所稱之「證據」、「裁判基礎」又有何區別?

這我也回答過您了,未應合法調查的意思,是應踐行的程序(應給予被告詰問證人的程序)未踐行,若證人死了,是根本無法踐行,那就沒有所謂「應踐行詰問未踐行」的問題,也當然沒有未經合法調查的問題。(若您前面有好好看我的回答,您現在這些觀念早通透了)。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33:56 AM的回覆:
1、拒絕證言權是賦與證人的權利,要行使哪一條,聽任證人決定,證人要主張181,就應該依181的行使要件下去判斷。
2、客觀性義務是保護「被告」,不是證人。不要鬼扯成這樣。
-----------------------------------------------------------------------
證人又不能委任辯護人,然後又要證人熟悉要用哪一條?證人都說因怕自證己罪拒絕證言了,然後法院說你不是被告,依法我無盡客觀性之義務,你自己說的要自己負責!民事訴訟都還要求法院闡明,基於不自證己罪之立法不就是本於基本人權和訴訟權之保障而有憲法位階之效力嗎?你學說不是很懂嗎?乙如此主張不就是他亦為共同被告之身分,已有受國家刑罰權追訴之危險了嗎?這不就是告知義務之立法目的嗎?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36:41 AM的回覆:
這我也回答過您了,未應合法調查的意思,是應踐行的程序(應給予被告詰問證人的程序)未踐行,若證人死了,是根本無法踐行,那就沒有所謂「應踐行詰問未踐行」的問題,也當然沒有未經合法調查的問題。(若您前面有好好看我的回答,您現在這些觀念早通透了)。
-------------------------------------------
我是問你沒死時怎麼解釋啦!別避重就輕回答,勇敢一點!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39:52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33:56的回覆:
1、拒絕證言權是賦與證人的權利,要行使哪一條,聽任證人決定,證人要主張181,就應該依181的行使要件下去判斷。
2、客觀性義務是保護「被告」,不是證人。不要鬼扯成這樣。
-----------------------------------------------------------------------
證人又不能委任辯護人,然後又要證人熟悉要用哪一條?證人都說因怕自證己罪拒絕證言了,然後法院說你不是被告,依法我無盡客觀性之義務,你自己說的要自己負責!民事訴訟都還要求法院闡明,基於不自證己罪之立法不就是本於基本人權和訴訟權之保障而有憲法位階之效力嗎?你學說不是很懂嗎?乙如此主張不就是他亦為共同被告之身分,已有受國家刑罰權追訴之危險了嗎?這不就是告知義務之立法目的嗎?
----------------------------------------------------------------------------
1、王兆鵬、實務見解都認為,基於不自證己罪的拒絕證言權,不能概括行使,只能個別、具體地行使,合不合理,那是另一個問題。我也沒有看到學說上有主張181可以概括行使的。
2、最重要的是,你扯太遠了,這和本題沒關係。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40:51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36:41的回覆:
這我也回答過您了,未應合法調查的意思,是應踐行的程序(應給予被告詰問證人的程序)未踐行,若證人死了,是根本無法踐行,那就沒有所謂「應踐行詰問未踐行」的問題,也當然沒有未經合法調查的問題。(若您前面有好好看我的回答,您現在這些觀念早通透了)。
-------------------------------------------
我是問你沒死時怎麼解釋啦!別避重就輕回答,勇敢一點!

你舉個例子來談吧,ok?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45:44 AM的回覆:
證人又不能委任辯護人,然後又要證人熟悉要用哪一條?證人都說因怕自證己罪拒絕證言了,然後法院說你不是被告,依法我無盡客觀性之義務,你自己說的要自己負責!
---------------------------------------------------------------
你真的不懂刑事訴訟
法院錯誤准許其概括拒絕證言,對他還保護不週哦!
學說、實務上這邊所做的權衡才是合理:證人之不自證己罪特權vs被告的詰問權。他畫的那條線在於:「不得概括地行使,要一句一句個別具體地行使」
砍掉重掉了好嗎?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50:03 AM的回覆:
不敢直接回應就說我扯遠,要不就要我舉例,嗯嗯,你違規了喔!我的問題很清楚,請直接回應;討論問題還設限怎麼進步呢?你不是要追求真理嗎?乙丙都沒死,告訴我,乙、丙的供述假設沒有拒絕證言告知的問題,但是都移民了,不能到庭接受合法調查了,那乙丙的供述(不管警詢或偵訊),得否成為你口中的「證據」或「裁判基礎」?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52:41 AM的回覆:
拙見   在2011/11/14   上午   12:40:51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36:41的回覆:
這我也回答過您了,未應合法調查的意思,是應踐行的程序(應給予被告詰問證人的程序)未踐行,若證人死了,是根本無法踐行,那就沒有所謂「應踐行詰問未踐行」的問題,也當然沒有未經合法調查的問題。(若您前面有好好看我的回答,您現在這些觀念早通透了)。
-------------------------------------------
我是問你沒死時怎麼解釋啦!別避重就輕回答,勇敢一點!
------------------------------------------------------------------------------
舉不出來是吧,你說159-3是吧,ok,若法院傳了證人(證人還沒死),證人因有159-3事由而不能到庭接受詰問,請問,這時候法院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嗎?沒有。好,既然如此,法院所踐行的證據調查程序仍是合法。懂了嗎?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52:48 AM的回覆:
你真的不懂刑事訴訟
法院錯誤准許其概括拒絕證言,對他還保護不週哦!
學說、實務上這邊所做的權衡才是合理:證人之不自證己罪特權vs被告的詰問權。他畫的那條線在於:「不得概括地行使,要一句一句個別具體地行使」
砍掉重掉了好嗎?

-------------------------------------------------
唉唷!我懂不動自有公評,不要一直攻擊我沒用的,請針對問題回答。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54:06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52:48的回覆:
你真的不懂刑事訴訟
法院錯誤准許其概括拒絕證言,對他還保護不週哦!
學說、實務上這邊所做的權衡才是合理:證人之不自證己罪特權vs被告的詰問權。他畫的那條線在於:「不得概括地行使,要一句一句個別具體地行使」
砍掉重掉了好嗎?

-------------------------------------------------
唉唷!我懂不動自有公評,不要一直攻擊我沒用的,請針對問題回答。
-----------------------------------------------------------------------------------
請看清楚,你提的我早就「一一回答了」。
我可以收你諮詢費了嗎?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56:31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50:03的回覆:
不敢直接回應就說我扯遠,要不就要我舉例,嗯嗯,你違規了喔!我的問題很清楚,請直接回應;討論問題還設限怎麼進步呢?你不是要追求真理嗎?乙丙都沒死,告訴我,乙、丙的供述假設沒有拒絕證言告知的問題,但是都移民了,不能到庭接受合法調查了,那乙丙的供述(不管警詢或偵訊),得否成為你口中的「證據」或「裁判基礎」?
--------------------------------------------------------------------------------------
1、所謂有無經過合法調查,在我們討論的脈絡中,是法院是否有應給予被告詰問機會卻未給予。
2、你說159-3是吧,ok,若法院傳了證人(證人還沒死),證人因有159-3事由而不能到庭接受詰問,請問,這時候法院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嗎?沒有。好,既然如此,法院所踐行的證據調查程序仍是合法。懂了嗎?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00:01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12:50:03的回覆:
不敢直接回應就說我扯遠,要不就要我舉例,嗯嗯,你違規了喔!我的問題很清楚,請直接回應;討論問題還設限怎麼進步呢?你不是要追求真理嗎?乙丙都沒死,告訴我,乙、丙的供述假設沒有拒絕證言告知的問題,但是都移民了,不能到庭接受合法調查了,那乙丙的供述(不管警詢或偵訊),得否成為你口中的「證據」或「裁判基礎」?
--------------------------------------------------------------------------------------
1、所謂有無經過合法調查,在我們討論的脈絡中,是法院是否有應給予被告詰問機會卻未給予。
2、你說159-3是吧,ok,若法院傳了證人(證人還沒死),證人因有159-3事由而不能到庭接受詰問,請問,這時候法院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嗎?沒有。好,既然如此,法院所踐行的證據調查程序仍是合法。懂了嗎?
3、既然如此,如果符合159-3(具證據能力),又經合法調查(未違法地剝奪被告的詰問權),該傳聞證據,得作為判決基礎(刑訴155Ⅱ)。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12:42 AM的回覆:
舉不出來是吧,你說159-3是吧,ok,若法院傳了證人(證人還沒死),證人因有159-3事由而不能到庭接受詰問,請問,這時候法院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嗎?沒有。好,既然如此,法院所踐行的證據調查程序仍是合法。懂了嗎?
---------------------------------------------------------------
喔,傳訊不到,證人客觀無法到庭,就算是合法調查了喔,所以合法調查=傳訊?這是你的邏輯?
我告訴你我的邏輯以受公評:嚴格證明的對象是具有證據能力之證據資料,必先具有證據能力才有到審判庭依法調查之資格,法院依法調查證據完畢後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所謂裁判之依據乃本層次之問題。但是如果有證人客觀上不能到庭依法定程序調查時;或是前後供述不一時;或是如本題拒絕證言時,法院如認為前後供述不一,然卻認為偵查階段較可信;或是依法調查時無法取得證言,但是有證物或是其他證據資料,尚無法達足資證明被告犯罪事實之確信,則傳聞之例外雖未經法定程序調查,法院仍可作為裁判之依據。你知道過去實務怎麼操作嗎?拿偵訊筆錄給你晃一晃,就辯論終結了,為何稱為傳聞例外?什麼叫例外?一附很懂的樣子,上過法庭沒有?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19:46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01:12:42的回覆:
舉不出來是吧,你說159-3是吧,ok,若法院傳了證人(證人還沒死),證人因有159-3事由而不能到庭接受詰問,請問,這時候法院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嗎?沒有。好,既然如此,法院所踐行的證據調查程序仍是合法。懂了嗎?
---------------------------------------------------------------
喔,傳訊不到,證人客觀無法到庭,就算是合法調查了喔,所以合法調查=傳訊?這是你的邏輯?
我告訴你我的邏輯以受公評:嚴格證明的對象是具有證據能力之證據資料,必先具有證據能力才有到審判庭依法調查之資格,法院依法調查證據完畢後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所謂裁判之依據乃本層次之問題。
-----------------------------------------------------------------------------
觀念完全錯誤!翻一下刑訴155Ⅱ
但是如果有證人客觀上不能到庭依法定程序調查時;或是前後供述不一時;或是如本題拒絕證言時,法院如認為前後供述不一,然卻認為偵查階段較可信;或是依法調查時無法取得證言,但是有證物或是其他證據資料,尚無法達足資證明被告犯罪事實之確信,則傳聞之例外雖未經法定程序調查,法院仍可作為裁判之依據。
---------------------------------------------------------------------
155Ⅱ你視而不見,好可笑。未經法定程序還能將之採為判決基礎,我會把你這句名言提示出來給大家公評。

你知道過去實務怎麼操作嗎?拿偵訊筆錄給你晃一晃,就辯論終結了,為何稱為傳聞例外?什麼叫例外?一附很懂的樣子,上過法庭沒有?
---------------------------------------------------------------------------------
你確定,你有必要去告訴每一個人,你曾經有許多犯罪前科,上過法庭嗎?太好笑了。






回覆 johnny 在11/14/2011 1:23:07 AM的回覆: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何時安靜,沒有人什麼都會什麼都是絕對的正確,你欠修理在於你的狂妄驕傲專斷,一副你就是真理的剛愎,如此態度讓你矇上了絕對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法律實務界雖然良宥不齊,但程度在你之上的絕對不可勝数,謙卑一點,對你的未來絕對是有益的,無論將來從事哪一條路,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你的態度只顯出你的白目,如果還沒當兵最好趕快修正,否則等著倒大楣。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5:09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01:12:42的回覆:
舉不出來是吧,你說159-3是吧,ok,若法院傳了證人(證人還沒死),證人因有159-3事由而不能到庭接受詰問,請問,這時候法院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嗎?沒有。好,既然如此,法院所踐行的證據調查程序仍是合法。懂了嗎?
---------------------------------------------------------------
喔,傳訊不到,證人客觀無法到庭,就算是合法調查了喔,所以合法調查=傳訊?這是你的邏輯?
我告訴你我的邏輯以受公評:嚴格證明的對象是具有證據能力之證據資料,必先具有證據能力才有到審判庭依法調查之資格,法院依法調查證據完畢後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所謂裁判之依據乃本層次之問題。但是如果有證人客觀上不能到庭依法定程序調查時;或是前後供述不一時;或是如本題拒絕證言時,法院如認為前後供述不一,然卻認為偵查階段較可信;或是依法調查時無法取得證言,但是有證物
          ^^^^^^^^^^^^^^^^^^^^^^^^^^^^^^^^^^^^^^^^
或是其他證據資料,尚無法達足資證明被告犯罪事實之確信,則傳聞
^^^^^^^^^^^^^^^^^^^^^^^^^^^^^^^^^^^^^^^^^^^^^^^^^^^^^^^^^^^
之例外雖未經法定程序調查,法院仍可作為裁判之依據。
^^^^^^^^^^^^^^^^^^^^^^^^^^^^^^^^^^^^^^^^^^^^^^^^^^
你知道過去實務怎麼操作嗎?拿偵訊筆錄給你晃一晃,就辯論終結了,為何稱為傳聞例外?什麼叫例外?一附很懂的樣子,上過法庭沒有?
-------------------------------------------------------------------------------------
扯夠了沒!符合傳聞例外,未經合法調查,可以作為裁判基礎?刑訴法§155Ⅱ你到底有沒有看?在159-3的情況,法院傳了,證人不來,沒有剝奪被告的詰問權,這就是經過合法調查的程序了。

給大家公評吧,就如您所願。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1:27:44 AM的回覆:
johnny   在2011/11/14   上午   01:23:07的回覆:
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何時安靜,沒有人什麼都會什麼都是絕對的正確,你欠修理在於你的狂妄驕傲專斷,一副你就是真理的剛愎,如此態度讓你矇上了絕對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法律實務界雖然良宥不齊,但程度在你之上的絕對不可勝数,謙卑一點,對你的未來絕對是有益的,無論將來從事哪一條路,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你的態度只顯出你的白目,如果還沒當兵最好趕快修正,否則等著倒大楣。
-------------------------------------------------------------------------------
據理力爭就叫狂妄?我完全不認同
不用辯不贏就用輦分來壓
謝謝
回覆 小大 在11/14/2011 8:44:06 AM的回覆:
或許拙見大大本意是想來場法律問題討論
但是過程或許不是他能預想的
最後擦出火花   變成非中性的論   而加些情緒性文字
如能相互釋出善意   先說抱歉多些謝謝對不起文字
那就不會造成心情起伏而久久無法平復

回覆 拙見 在11/14/2011 9:14:19 AM的回覆:
來呀,johnny還有什麼要辯的呢
回覆 小大 在11/14/2011 9:33:43 AM的回覆:
回覆 在11/14/2011 10:08:29 AM的回覆:
原以為拙見同學數天前就說不再發言
心中竊喜這裡終於可以少點暴戾
才沒幾天不上討論區
不料又見狂人忍不住找人釘孤枝
我想大家都希望狂人消失
別讓大家一再失望

改不了單挑的性格
衷心期盼你可以惦惦   或是私底下相約踹共
你只要放榜時      來這跟大家講你是否上榜就好
其他的卓見真的完全不想看見
請放過這個討論區      還大家乾淨的版面
回覆 對啊 在11/14/2011 10:13:31 AM的回覆:
有些人洗版   或貼一些不相關新聞   都還會適可而止
這位拙見老兄
還真上癮了   一直吵不停。
真是令人不敢苟同。
跟那些人有何不同呢?
回覆 在11/14/2011 12:46:54 PM的回覆:
遇到這種得理不饒人的人,其實也不一定得理阿,不要理他就好,讓他自己去站,一直說實務怎樣怎樣,你有進到實務過嗎,查幾個判決就一直說實務如何,我相信對方不是哭著落跑,是不想跟你計較了吧
回覆 想懂了沒? 在11/14/2011 1:44:31 PM的回覆:
理由千條萬條,不如法條一條

論壇千辯萬辯,不如當神以後
愛怎麼判就怎麼判
先射箭再畫靶,自由心證嘛

辯贏又如何,考不上法官也是個屁
辯輸又如何,考上法官任你玩骨董玩女人,任你下恐龍判決
回覆 在11/14/2011 3:09:54 PM的回覆:
這篇真的把法律系醜惡一面的顯現出來了
回覆 新手大便 在11/14/2011 3:40:49 PM的回覆:
樓上中律?
回覆 open小將 在11/14/2011 7:26:54 PM的回覆:
open!!
回覆 噗哈 在11/14/2011 7:29:45 PM的回覆:
open醬是諷刺   新手大便   吧?
回覆 樓下中鏢? 在11/14/2011 8:58:17 PM的回覆:
督嚕督嚕大大大
回覆 新手上路 在11/14/2011 10:21:49 PM的回覆:
樓上中律?
回覆 樓上中鏢 在11/14/2011 10:27:41 PM的回覆:
被夾擊了哈哈
回覆 新手大便 在11/14/2011 10:28:28 PM的回覆:
樓上中律?

 
線上訂購匯款帳號現場諮詢聯絡我們首頁

教材說明

所有權利均歸屬宇法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律師司法官 考試科目 補習班 函授 推薦
司法事務官 行政執行官 公證人 國防法務官 檢察事務官偵查實務組

調查局法律實務組 書記官 執達員 高考法制 法警 錄事 庭務員
PTT推薦 宇法 官網 李俊德律師 李俊德老師